国家大数据战略 各地政府加快铺设大数据管道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8日]

  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提“大数据”。据不完全统计,这是自2014年3月“大数据”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第9次提及“大数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业内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国家层面对“大数据”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大数据提升为国家战略

  大数据自2014年3月被写入政府报告以来,一直受到李克强总理的牵挂。

  2015年5月,在贵阳数博会上,李克强发去贺电指出,数据是基础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中国是人口大国和信息应用大国,拥有海量数据资源,发展大数据产业空间无限。中国正在研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各行各业依托大数据,创新商业模式实现融合发展,推动提升政府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用新的思路和工具解决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问题,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除此之外,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今年5月参观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时指出,“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要推进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人机智能交互等技术和装备应用,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工厂;要大力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众包研发设计、服务性制造、网络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制造服务化,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和协同发展水平;要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加快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为“互联网制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大数据产业被列为国家战略以来,作为国家和各部委层面不断加快推动该产业发展,发布指导意见和制定相关规划,仅今年7、8月份以来,就相继推出了由工业信息化部主导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由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主导推行的全国首批信用示范城市的确立;而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的决议。这项决议凸显了两个风向标,一个是大数据产业开始逐渐落地,第二个则是政府大数据建设和应用将起带头作用。

  地方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大数据

  大数据产业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后,对于各地政府是一个双重利好。其一,各地大数据产业开发与布局首先要通过地方政府的设计与管理,各地政府具有指导、监督、管理职责;其二,地方政府握有其他各领域无可比拟的数据量,这部分数据量需要变现。

  九次方大数据总裁王叁寿说,政府手里有两个东西最值钱,一是土地,但土地资源已经利用得差不多了,二是大数据资源,大数据资源是继土地之后最有价值的资源,而且比土地具有优势的地方在于,土地在一定时间内不可重复利用,而大数据可以无限循环利用。一旦政府大数据得以开放利用,那么从小处讲可以迅速提升地方经济增长,从大处讲可以改变旧有的不合理经济结构状态。

  对于政府来说,未来5—10年最有可能让他们再次体验到经济黄金增长周期的是大数据产业,而且政府大数据的开发利用起到先锋兵的作用。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这也决定了各地政府手里的数据量和价值不同,像东部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数据体量可能比西部一个省的体量都大。所以,目前,发展政府大数据的城市从数量上来说多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但这也不是说,中西部地区不能或没有条件发展大数据,恰恰相反,因为大数据是一个“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行业,也就是说,大数据给所有地区提供同一起跑线,关键在于谁先决策,谁先行动。贵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现在,像甘肃和宁夏等西部省份也在积极布局政府大数据开发和利用。比如宁夏成立中卫云计算数据中心,甘肃省国资委批准设立甘肃省大数据有限公司就是很好的例证。

  各地政府加快铺设“大数据管道”

  从大数据行业资讯中了解到,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地方政府布局大数据的新闻,似乎从来都一个行业让地方政府如此快速的反应。王叁寿的话或许能解释其中的原因,他说,大数据时代,“唯快不破”,只要认准了这个行业的价值,比的就是速度,“爬到山顶的才能见到朝阳”,爬的慢的只能见到夕阳。这句话不仅针对大数据公司而言,对于政府大数据来说,道理一样。大数据建设分四个阶段,分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软件技术开发、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交易。对于政府大数据来说,目前所处的阶段正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现在比的就是城市铺设“大数据管道”的速度。

  其实早在《行动纲要》推出前,各地政府已经纷纷试水政府大数据发展探索,其中,也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据悉,青海、宁夏、济宁、苏州、包头、金华等地已经纷纷联合国内知名大数据企业合资成立了地方大数据公司,全面参与政府数据公开的工作;推出后,进一步强化了大数据产业的国家战略地位,可谓给各地政府吃了定心丸,可以预见,接下来会是各地政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期。同时也将会迎来新的一波“大数据管道公司”注册潮。

  目前政府“大数据管道”铺设基本采用合资成立大数据公司的方式进行,他们会从社会上选择一家从业经历丰富、技术优势明显、在行业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企业进行合资。

  地方政府合资成立的大数据公司,又称大数据管道公司,将主要负责各地政府60多个部门数据整合,数据商业化应用开发,同时承接地方特色国家项目——例如金华市的中国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推动政府大数据的公开。政府将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利用大数据手段优化政府机构的决策、进行合理产业布局、及时全面的掌握辖区内企业统计分析结果,真正打通企业数据孤岛的瓶颈,实现企业数据统一管理。

  另外,上海市政府会同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气象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上海地铁、上海公共交通卡公司、强生出租、浦东公交等开放10个专用数据集,面向全球征集交通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这也是消除信息孤岛的又一例证。

  苏州市在政府公信力和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极为重视,怎样利用手里的好大数据为政府信用建设所用,成为市政府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苏州市主导的苏州太湖大数据公司主要致力于苏州市政府征信服务平台的建设和中国征信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及运营而展开。

  而包头市政府成立的包头市大数据有限公司紧紧围绕畜牧业大数据中心、稀土大数据等当地特色经济发展为主导方向。

  “大数据管道”铺设以应用为导向

  前述提到大数据建设的四个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软件技术开发、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交易。这就表明,“大数据管道”的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大数据应用。应用是“大数据管道”建设的顶层设计。

  比如拿智慧城市来讲,或许有人会问,“大数据管道”理论与智慧城市有什么关系?其实,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大数据管道”铺设为前提,而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是更智能化地服务民生,也就是要落实到大数据应用层面。智慧城市也是基于政府大数据开放和应用后的成果。

  就目前来说,做政府“大数据管道”铺设的大数据公司为数不少,但大多数是集中在智慧城市的软硬件技术方面,比如在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等信息技术方面拥有优势。这类企业的短板在于不善于大数据应用和交易等行业顶层设计。就目前而言,在大数据硬件、软件、应用、交易方面拥有综合优势的专业大数据企业凤毛麟角。九次方大数据经过五年实践积累,在大数据在数据清洗、建模、分析、可视化等应用方面拥有成熟的技术和相应的人才储备。因为只有具备成熟的大数据应用行业背景,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建设“大数据管道”,这是九次方相比于其他企业在“大数据管道”铺设层面的优势所在。

  结语

  截至目前,九次方已经与全国20多家政府达成“大数据管道”建设的合作协议,这个数字预计明年将会达到200家左右。随着与各地政府合作程度加深,九次方大数据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政府大数据应用目前亟待解决的前提条件是城市大数据管道建设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类似“自来水系统”的城市重要设施后,才能谈到大数据商业应用。正如《行动纲要》指出的,在大数据整体建设中,尤其是初建时期,“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打架’”,是政府在谋划大数据发展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所在。